一、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项目级别:省级
课程名称:光学物理
授课对象:2021、2022年级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教学章节:第六章近单色辐射的发射和吸收
(激光器的发明)
使用教材:光学物理,科学出版社
二、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课程面向的博士研究生属国家高层次人才,其中一部分学生为在职高校教师,另外一部分也将走向高校的教学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岗位。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设定燕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素质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明确是非观、认清国际局势,家国情怀和时代使命感,工匠精神和燕大精神,坚毅不拔的品格,辩证的思维方式,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和博士研究生的特性,挖掘和筛选课程思政内容,通过合理设计,形成10个课程思政案例。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光学领域的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课程的考察是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一次课程相关前沿讲座,并提交一份学术论文,任课教师在学生讲座过程中进行点评及问答互动,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因此,通过上课互动、学生报告和课后的问卷调查等环节反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2.思政内容与知识点的匹配
结合本次课程内容,可挖掘的思政素材为:介绍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的发明过程,介绍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载体途径与评价
1)幻灯片讲解为主,介绍激光器的发光原理、世界上和国内第一台激光器产生的过程;
2)课程中提问回答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原创性的工作中,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敢于突破常规的精神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3)通过课后问卷调查评价思政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受激辐射的物理机制,了解激光器的发明在光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激光器的种类特点、对应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应用。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实现思政内容与课程知识点自然有机结合,力争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做到隐形思政教育;
2)通过讲述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刻苦拼搏、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
3)增强课程的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受激辐射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过程
课前,提出“我国第一台激光器是哪个研究机构哪位科学家研制的?”问题。课程中,幻灯片讲解为主,介绍科学家梅曼深厚的理论基础、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从梅曼身上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在研制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过程中,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虽然仅通过阅读一些国外的学术期刊来了解国外的研究动态,虽然受到美国学者的启发,但年轻的中国学者不迷信国外权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通过介绍伟大的物理学家以及他们的主要成就,来激励学生敢于面对和克服困难,勇攀科技高峰,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