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首页 部门简介 学科建设 学位管理 研究生培养 在职研究生 文件汇编 教育研究 办事指南 教育改革 课程思政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思政>>经验交流>>正文
《文学翻译》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案例1
2022-10-31 15:24     (点击次数:)

一、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文学翻译

项目级别:校级

课程名称:文学翻译

授课对象:2021级翻译硕士

教学章节:文学翻译背景

使用教材:胡显耀等《高级文学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二、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1、专业及思政目标与内容设计

本节主要讲解文学翻译背景,旨在使学生理解中国文学翻译历史,尤其近现代文学翻译历史,理解网络数据时代文学翻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合这一专业教学目标,确立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即,“爱国主义教育”和“译者责任感及使命感”教育。主要在文学翻译背景的讲解中,结合专业教学及思政目标,介绍林纾、严复、梁启超等翻译取向,以他们救亡图存的翻译志向,陶冶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做为译者的责任感使命感。此外,在机器翻译、网络翻译等日趋先进并越来越多的替代人工翻译的大背下,介绍文学翻译既难以被智能翻译替代又少人研究且文学翻译人才稀缺的困境,引导学生从人文属性及跨文化交流的角度讨论如何看待文学翻译及文学翻译作品,进而进行文化、价值、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

2、载体途径和教学方法

主要载体途径

视频:大型文化深度访谈节目《似是故人来》片段;

学术文章: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

专著章节:林纾《林琴南诗话》;

课件:PPT。

主要教学方法

文献阅读、翻转课堂、讲授、讨论、提问。

3、教学效果

通过梳理文学翻译背景,让学生对文学翻译的发生发展有清楚的认识,对文学翻译的时代烙印有所感悟,能在当今时势下把握文学翻译的责任与使命;通过文献阅读翻译大师的翻译历程,让其爱国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利用视频资源使家园情怀教育更加生动可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文学翻译历史,尤其近现代文学翻译历史;

理解网络数据时代文学翻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培养学生翻译责任感和翻译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授近现代文学翻译的“翻译救国”传统

难点:使学生认识理解翻译者的责任与使命。

五、教学过程

1、通过“学习通”分享学习资源,如“翻译救国”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深度访谈节目《似是故人来》片段、梁启超的《译印政治小说序》、林纾的《林琴南诗话》节选等,使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对近现代文学翻译既有大致了解,对其主流特征有具体认识。

2、通过布置课外思考题,如“谈一谈你对‘翻译救国’的认识”,聚焦强化学生对翻译先辈的家国情怀的理解。

3、通过学生课堂展示对课外思考题的回答,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翻译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对学生展示的讲评,总结升华译者责任,突出文学翻译的时代烙印与担当,在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思考文学翻译放眼世界,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尤其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瑰宝、中华美德方面的责任。

5、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当今机器翻译、网络翻译、智能翻译等各种翻译工具与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学翻译难以被翻译软件替代的特性是什么,进而理解文学翻译的主体性以及译者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批判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