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首页 部门简介 学科建设 学位管理 研究生培养 在职研究生 文件汇编 教育研究 办事指南 教育改革 课程思政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成果奖>>成果介绍>>正文
1.3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2022-10-14 11:18     (点击次数:)


针对问题与挑战,给出多主体协同立德树人的实现方法和路径。

1)协同确定培养目标,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契合

以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多主体共同设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凸显职业性能力导向,通过共同论证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开展专业实践、运用教学方式等路径,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2)协同管理培养过程,加强产教深度融合,为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机制保障

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以高校为核心、以企业为支撑的培养共同体,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共同提供培养条件和资源,共同调整资源配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培养要素,以行业发展趋势为引领以一线项目研发为驱动,培养方案制定为抓手,将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撰写紧密结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推进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和条件保障,形成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长效协同机制突破产教融合的瓶颈,共同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

3协同搭建培养环境,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条件支撑

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为原则,整合京津冀优质产教融合资源,为实践能力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注重理论实践、内外师资、学科交叉、思政课程融合,以案例教学、实践应用、校企共建类课程为引领,共同打造强实践、重应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获批省级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39项;扩大院级基地覆盖面、提高校级基地质量、凸显省级基地特色,共建立足京津冀、辐射全中国的校外实践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395家,每年向基地合作单位征集适合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的项目近1000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增强研究生职业胜任能力;完善双导师评聘管理及培训制度,遴选校外导师1365人,强化立德树人职责,规范双导师责权利,依托深度的项目合作和情感沟通,实现双导师优势互补、协同育人

4)协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建全方位、全流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培养质量持续稳定提升

建立全过程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突出应用型评价,使评价结果能够反映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采取多元化、多维度的质量评价手段,多主体深入参与全过程质量管理:通过教学检查、网上评教、教改立项等方式,对课程教学进行质量监控;通过实践计划、实践总结、实践考核答辩等手段,对专业实践进行质量监控;通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盲审等举措,对学位论文进行质量监控;论文选题与专业实践密切结合,论文评审着重其实用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关闭窗口